“這是提高我們科學教育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為了科技強國”
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柳百成不會忘記30多年前北京一個尋常的冬日:1978年12月26日,他作為中國首批52名公派赴美國留學人員之一前往美國,人生軌跡從此改變。
“當我們到達紐約機場時,數(shù)十家媒體記者把我們團團圍住,在耀眼的閃光燈下,我們宣讀了簡短聲明:我們?yōu)閷W習美國先進的科學技術而來,也為促進中美兩國人民的友誼而來。”
當年6月,鄧小平就增派出國留學人員作出指示,鼓勵擴大出國留學人員數(shù)量,認為“這是提高我們科學教育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為了科技強國”。
對擴大派遣留學生數(shù)量,當時有不同的看法。對此,鄧小平指出,“要成千成萬地派,不是只派十個八個”,“要千方百計加快步伐,路子要越走越寬”。很快,首批赴美國公派留學人員被挑選出來。
柳百成到美國不久,參加了美國總統(tǒng)卡特歡迎訪美的鄧小平的隆重儀式。“在一次招待會上,鄧小平夫人卓琳代表小平同志語重心長地囑咐我們?nèi)湓挘号W習、學成回國、報效祖國。這成為我們生活和學習的動力和目標。”
隨著中國一步步放寬留學政策,越來越多中國學生走出國門、踏上留學之路,匯成中國歷史上最波瀾壯闊的留學潮。
作為改革開放和教育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下,留學工作不斷取得突破和發(fā)展。1984年國家明確提出:自費出國留學也是培養(yǎng)人才的一條渠道,國家對自費出國留學人員在政治上與公派出國留學人員一視同仁。在世紀之交,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了“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和“鼓勵留學人員回國工作或以適當方式為國服務”的留學工作方針,進一步豐富了我國留學工作的內(nèi)涵,為廣大海外留學人員報效祖國提供了更為廣闊的領域和空間,標志著我國留學工作不斷走向成熟。
近年來,我國留學工作進一步完善,逐步建立了從選拔到派出、留學市場引導與規(guī)范、國外管理與服務、回國就業(yè)與創(chuàng)業(yè)的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機構體系。特別是黨的十六大明確了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思想,提出人才強國戰(zhàn)略目標;十七大又提出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要求,在新的形勢下,我國留學工作取得跨越式發(fā)展,進入歷史上最好的時期。
留學打開了中國人走向世界的大門,成為中國開放的一個標志性國際化現(xiàn)象。今天,放眼世界版圖,中國留學人員的足跡遍布五大洲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他們不僅活躍在科技、教育、經(jīng)濟、文化等廣泛的學科領域,也將和諧的中華文化和友好的中國形象傳播到全球。
作為新時期的中國留學“趕潮人”,他們?yōu)檫@一求學方式不斷添加多元的色彩。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院長曾益新十多年前留學海外,先后在日本和美國的3家大學和研究所學習。“留學最大的收獲是開闊了視野,”他說,“學到的不僅是醫(yī)學知識,還有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求實、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
歸國以來,曾益新不僅在科研方面取得成就,在醫(yī)院管理和醫(yī)療體制改革等方面也頗有作為。擔任院長后,他鼓勵醫(yī)院培養(yǎng)和引進國際型人才,堅持選派年輕醫(yī)生出國進修。“我希望他們不僅學習國外的先進醫(yī)療技術,”他說,“更希望他們能在視野和思維方面有進步,在學養(yǎng)和素質(zhì)上適應時代要求和國家發(fā)展。”
“祖國人民期待著你們學成回國,為祖國現(xiàn)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2008年11月18日,正在古巴進行國事訪問的國家主席胡錦濤專程前往哈瓦那大學塔拉拉分校親切看望中國留學生。面對興高采烈的莘莘學子,胡錦濤主席語重心長地說:“祖國人民期待著你們學成回國,為祖國現(xiàn)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這,是黨和人民對留學生的期望,是國家偉大建設事業(yè)的召喚,也是一代代的留學生崇高的理想和抱負。
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還記得,1949年他還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任噴氣推進中心主任,10月1日那天,當?shù)谝幻嫖逍羌t旗在北京天安門廣場上徐徐升起時,他萬分激動,決心沖破阻力,盡快回國,投身祖國建設事業(yè);著名科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首任總設計師王永志不會忘記,他和廣大留蘇學生當年拼命學習、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背后,是那份崇高而明確的使命感;南開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饒子和清晰記得當年在英國牛津大學刻苦鉆研的日日夜夜,他說,在國外留學的12年間,身處世界一流大學,師從一流導師,得以接觸國際前沿,為日后的科學研究和管理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原國務委員兼國家科委主任宋健留蘇期間曾擔任“中國留蘇學生總會”負責人,對60年來一代代留學生勤奮學習、心懷祖國的求學經(jīng)歷印象深刻。他說,新中國成立后僅用50年左右時間就建立了自己的工業(yè)、農(nóng)業(yè)和科學教育體系,為現(xiàn)代化建設打下穩(wěn)固基礎,廣大留學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海外求知,學成歸國是眾多出國留學人員的選擇。特別是近年來,中國各類留學回國人員人數(shù)呈逐年增長趨勢,據(jù)統(tǒng)計,2002至2008年,就有25萬多名留學人員回國工作。大批的優(yōu)秀留學歸國人員,成為中國科技、教育、經(jīng)濟、文化等領域的領軍人物,為加強中國與世界其他各國的合作與交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做出了特殊的貢獻。
留學事業(yè)60年大潮奔騰,與中國的現(xiàn)代化進程相隨伴,同中華民族的振興相應和。中國留學生博物館館長李克欣說,清朝末年中國飽受外國列強欺凌,中華民族渴求民族復興的熱情空前高漲,許多人到日本、美國及歐洲,是為了求學以圖自強;出現(xiàn)在五四運動前后的又一次留學浪潮則對中國革命和新中國的建設發(fā)揮了重要影響。
“從中國留學文化史的視角看,過去60年的留學潮有這樣的特點:國家政府大力支持;出國留學從精英走向全民;留學生成為中國和世界聯(lián)系的重要紐帶,”李克欣說,“實踐證明,開放留學是中國走向未來、融入世界的通途,必將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進程中留下一道重彩。”
編輯:鄧京荊 董淼 來源:新華網(wǎng)(夏文輝 吳晶 袁原 高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