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勞動者維權意識的加強,近來因勞資糾紛申請勞動仲裁的案件飛速增長。據北京市總工會統(tǒng)計,今年收到的勞資糾紛投訴幾乎是去年的兩倍。
請看《中國日報》的報道:
The city's arbitration committee has received more than 70,000 labor dispute cases this year, and many involved more than one employee.
北京市仲裁委員會今年已接到七千多起勞資糾紛投訴,其中多起為多名員工共同投訴。
文中的labor dispute就是指“勞資糾紛”,是指勞動者(包含學徒與幫工)與用人單位(雇主)之間因勞動關系的權利義務而發(fā)生的糾紛和爭執(zhí)。據北京市trade union(工會)的統(tǒng)計數(shù)據,截至11月份,已有八萬員工卷入disputes with their employers。
今年labor dispute數(shù)量的大幅攀升主要是因為自5月1日起,apply for arbitration(申請勞動仲裁)已free of charges(全部免費),因此更多的人選擇legal channels(法律途徑)來解決labor disputes。如果對仲裁結果不滿,當事人還可以file lawsuits(提起訴訟)。
我國將進一步對labor-intensive(勞動密集型產業(yè))進行調整,并推廣labor-saving(節(jié)省勞力)的生產方式,力爭節(jié)約更多的labor force(勞動力),保留labor advantage(勞動力優(yōu)勢)。目前的labor market(勞動力市場) 中,仍存在shortage of laborers(勞動力短缺)問題。
相關閱讀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 Julie,編輯:Helen)
點擊查看更多新聞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