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huán)球在線消息:教育、衛(wèi)生、文化、科研等事業(yè)強調“公益性”,干部選拔任用強調“公信度”,民主法治建設強調“公正”,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強調“公平”,政府職能轉變強調“公共服務”……近三萬字的十七大報告,與“公”字相關的詞匯頻繁閃現(xiàn)。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道之在天下,至公而已矣”,千百年來,人們把“公”字視為理想社會的最高境界。但直到中國共產黨誕生,這個“公”字才有了真正實現(xiàn)的可能。從86年前嘉興南湖的一葉扁舟到今天舉世矚目的盛世盛會,我們黨不斷發(fā)展壯大,帶領人民不斷奪取勝利,立于不敗之地,最根本的一條在于我們黨沒有任何私利,始終堅持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公”字立在黨心,黨心緊連民心。在我國改革發(fā)展關鍵階段召開的十七大,不僅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本質特征,而且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提出了新要求、確定了新思路、作出了新部署。這些新要求、新思路、新部署無不緊扣一個“公”字,無不緊扣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貫徹新思路,落實新部署,達到新要求,同樣也離不開一個“公”字。
當前,就業(yè)、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yī)療衛(wèi)生、子女上學、環(huán)境保護、社會治安等問題,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關鍵在于黨的各級領導干部,要堅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做到大公無私,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權、用好權,決不能以權謀私。
做好“公”字文章,要提高為人民服務的能力和本領。要堅定不移地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fā)展觀,堅持走群眾路線,創(chuàng)新體現(xiàn)機會公平的體制機制,把群眾利益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做到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人民共享。
“老百姓關心啥,十七大報告里就有啥”——安徽省鳳臺縣養(yǎng)豬大戶陳廣書代表的這句樸素的話里,透露著十七大報告清新的個性:全方位回應人民的新期待。
“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保證群眾基本用藥”“加快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十七大報告關注的民生話題,都是普通百姓在居家過日子中考慮最多,或者說最鬧心的事情。報告在論述改革開放、科學發(fā)展觀、黨的建設等重大課題的同時,沒有回避這些人民群眾口口相傳的熱點、焦點和難點話題,而是對這些話題作出了具體而平實的回應。
中共正在建立健全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地方各級黨委常委會向委員會全體會議定期報告工作并接受監(jiān)督的制度。嚴格實行的民主集中制、健全的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有利于反對和防止個人或少數(shù)人專斷。
公開選拔、競爭上崗、民主推薦、民主測評等也已成為中共選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方式之一。
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堅持正確用人導向,按照德才兼?zhèn)?、注重實績、群眾公認原則選拔干部,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p>
“公信度”三個字出現(xiàn)在黨的綱領性文件之中,受到了十七大代表的好評。事實上,近年來組織部門選拔任用干部越來越重視民意。比如,近年來,組織部門用民主推薦、民主測評、民意調查、實績分析、延伸考察、任前公示等方法,著力把干部選拔任用的程序、標準和要求都亮給群眾。
中國青年報:10月15日,胡錦濤在報告中提出,將進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并將“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數(shù),絕對貧困現(xiàn)象基本消除”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
有評論認為,這是“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一重要執(zhí)政理念,在分配制度改革中的體現(xiàn),充分順應了全國上下關于縮小貧富差距的共同愿望。
(編輯:王晶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