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專家答疑
氣溫預報為何感覺“不靠譜”?
天氣預報36℃,實測溫度45℃……近期高溫席卷了半個中國,不少地區(qū)的居民質疑天氣預報所報溫度“偏低”,甚至做“燒烤”實驗展現(xiàn)炎熱程度。有關氣象專家承認,氣溫預報確實低于城市居民體感溫度,出現(xiàn)這種矛盾的原因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天氣預報已經不能跟上城市擴張步伐和人們的個性化需求,未來亟待推出更精細化的預報。
武漢中心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龍利民告訴記者,預報氣溫與居民體感溫度的差距是由于測溫地點存在差別。以武漢市為例,天氣監(jiān)測以位于市郊的觀象臺氣溫為依據(jù)。觀象臺一般設在草坪上,距地面1.5米左右,周邊通風,不受陽光直射,這樣測出的溫度可以排開外界因素影響,比較準確。
“所以,氣象部門目前每天預報的武漢市氣溫,實際上是東西湖慈惠農場所在區(qū)域的氣溫,要比市中心的溫度低2℃?!饼埨裾f。
除了觀象臺位置遠離市區(qū),居民體感溫度高還在于城市“熱島”效應,各類熱輻射使人體感覺更加悶熱。
湖北省氣象局觀測處處長楊志彪解釋,人體感受到的溫度實際上是紅外線熱輻射的積累,而非實際氣溫。人體跟土壤、水泥等材料一樣,接受的熱輻射在身上積累,皮膚溫度就會高過平時待在陰涼處的體溫。
龍利民說,現(xiàn)在城市中都是高樓大廈,而且有些大樓還采用玻璃墻,使熱輻射更大,給人感覺的氣溫也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