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銀飾成“重災區(qū)”
經過3個多月“漫長”的等待,看到每天不少進進出出的顧客,黔藝寶公司經理楊濤總算松了一口氣。“銀價上漲使黔藝寶的銷量下降三成以上。”楊濤說。
作為貴州省銀飾、蠟染、刺繡等傳統(tǒng)民族手工藝品經營企業(yè)之一,銀價、人工成本等上漲使黔藝寶經營壓力大增。楊濤介紹,今年以來,白銀幾天一個價,最高每克接近11元。為減緩成本上漲壓力,一季度黔藝寶曾一次上調銀飾品價格10%左右,但是,銷量卻大幅下降。
楊濤說,4月份以來,貴州開始進入旅游旺季,銷量也隨之增加。但是,跟去年同期相比,銷量還是下降不少。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事手工銀飾加工的人員有4000人以上,白銀銷量每年在10噸左右。在該州最大的金銀首飾加工城,不少店鋪的銀飾品柜臺里不同程度缺貨。店主們反映,近期,白銀價格波動幅度大而頻繁,目前,如果沒有客戶提前訂貨,就不敢輕易購進白銀。
從業(yè)20多年的銀匠師傅楊明說,4月份,白銀價格最高攀升至每公斤1萬多元,而進入5月份以后,價格卻連續(xù)走低,這讓他有些措手不及。價格的不穩(wěn)定使其經營純收入從1萬元跌至不足5000元。
黔東南州銀飾刺繡協(xié)會籌備會會長孫燕林說,如果價格繼續(xù)下挫,從業(yè)者前期高價拿到手上的白銀會出現(xiàn)虧損,即使能夠及時加工成產品賣出去,虧損比例也會在一成以上。
楊濤說,即使銀價再漲也不敢再輕易上調價格,因為必須保持一定的銷量才能實現(xiàn)收入穩(wěn)定?!皟r格波動太大,我們甚至想到過買些銀條來規(guī)避風險?!睏顫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