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企業(yè)
從出廠價到零售價翻10倍
“假洋鬼子”在國內多個消費品類領域大行其道?!耙环矫媸菫榱擞蠂鴥认M者崇洋媚外的心理。很多消費者感覺洋品牌就是好,檔次高、質量好?!睆V州某品牌服裝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張明(化名)告訴記者,“另一方面則是為了讓商品賣得高價”。
張明稱,一件定位中高端路線的服裝,從出廠價到零售價,一般要翻10倍,比如一件在高檔商場里擺賣標價為1000元的襯衣,它實際出廠價可能只是100元。
為什么要標這么高的價?“產品生產出來后到零售終端,這中間走的程序太多,不賣高價無法應付那么多環(huán)節(jié)產生的費用。但國內品牌標價太高消費者接受不了,大家只好在品牌的出處上做文章,為高標價找一個幌子。”張明無奈地說。廣東省時尚產業(yè)經濟研究院院長李凱洛還指出,在銷售渠道上,百貨公司也給洋品牌廣闊的空間。
據(jù)業(yè)內人士介紹,在流通領域,商品產生成本的各環(huán)節(jié)包括商場扣點、稅收、運輸、生產成本、人工(含倉儲、辦公室租金)等。其中,商場扣點為銷售額的30%,商場還要求收取供應商每年的裝修費,每個柜子10萬左右;稅收17%,“光這兩項的費用就占了47%”。此外,還有其它雜七雜八的費用,“商場店慶、促銷、節(jié)假日的各種讓利?!币患野儇浌竟陶f。
“零售商向供應商拿利潤,已成為其盈利途徑之一。”中國供應商研究中心、中國農業(yè)科學院、國際行動援助組織等單位曾聯(lián)合發(fā)布了《中國供應商生存狀態(tài)調查》報告。據(jù)調查,有77.67%的被調查的供應商表示,零售商處于絕對優(yōu)勢地位,供應商沒有討價還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