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 入冬以來,沈陽遭遇了近30年不遇的低溫寒冷天氣。溫暖,成為了百姓最為關注的話題。而作為“社會生產第一道工序”的公交,沈陽市民坐起來卻頗為“遭罪”,紛紛抱怨挨冷受凍;而罕見低溫也致使客流下降,車輛運行成本迅速增加,多數公交企業(yè)陷入虧損。
乘客:數九寒天車內車外溫度差不多
自入冬以來,遼寧冷空氣勢力十分活躍,大風降溫、寒潮降雪天氣頻發(fā)。新年前,沈陽最低氣溫突破了零下30攝氏度大關,1月16日沈陽最低氣溫也達到零下24攝氏度。市民們普遍反映,與往年相比,沈陽市公交車內溫度過低,坐車出行十分遭罪。有的公交線路司乘人員告訴記者,車內外也就相差兩三攝氏度。
近日,記者乘坐多路沈陽公交體驗采訪。214路公交車是沈陽市的公交標桿線路,每輛車購進時耗資60萬元,車況最新,保溫條件也最好。但即使在這路車上,車窗上也結了冰花,乘客大都戴著帽子,把手揣在衣服里;由于車內溫度太低,隨著乘客的呼吸,車內到處白氣蒸騰。
記者隨后換乘220路,這趟公交車車體較舊,車窗、車門密封較差,車內體感溫度更低;車窗上的冰花也隔開了車內車外視線,如果沒有報站,乘客根本看不出車走到哪里。在217路車上,由于氣溫低,乘客踩踏上來的雪水都結成了冰,地板上就像溜冰場一樣濕滑,如果不緊緊握住把手,很容易摔倒在地。
在采訪中,乘客們普遍反映車內氣溫過低。有的乘客說,在車上十幾分鐘沒事,超過半小時腳就凍得受不了。一名女乘客還向記者抱怨,有的公交車溫度太低,還是塑料坐椅,平時都搶座,現在大家寧可站著,也不愿意坐著凍屁股。一些市民說,沈陽市早就提出“打造溫暖公交”的口號,希望能夠盡快采取措施,讓公交在這個寒冷的冬天真正暖起來。
公交企業(yè):冬運辛苦遭罪虧損嚴重
公交“暖”不起來,沈陽市公交運營企業(yè)顯得十分無奈。沈陽豐城巴士有限公司技術部主任閆利夫說,公交車都是靠發(fā)動機帶動水箱散熱,與節(jié)省燃油沒有關系,司機和乘客一樣受凍。由于司機一天在車上坐八九個小時,無論穿多少身上都暖過不來,今年感冒發(fā)燒的增多,個別司機還被凍傷。
記者了解到,為了將車內溫度提高,公交企業(yè)想了不少辦法。例如把散熱器即水箱蓋上三層簾,里面有泡沫,外面有布,最后發(fā)現天太冷也不管用。特別是早高峰階段,露天停放的車輛一晚上被凍透了,車體溫度特別低,乘客們會感覺非常冷。只有到下午三四點鐘,車輛跑了快一天回水溫度上來才能暖和點。
由于天氣寒冷,深夜最低溫度降到了零下20攝氏度以下,沈陽市部分公交企業(yè)組織員工在夜里多次啟動車輛,才能保障早晨車輛能夠順利發(fā)出,為此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
沈陽245路公交車隊長黃鷹已經連續(xù)5天晚上沒有回家。他說,每天從晚上10時到第二天凌晨5時,要打3次至4次車,就是為了讓車不要太涼早晨啟動不著。每天都要有3個人到4個人專門做這項工作,睡不了覺,刮風下雪也得在外面盯著,否則第二天不能正常發(fā)車,公交秩序就全亂了。
天寒地凍也導致公交車輛故障頻發(fā),維護保養(yǎng)費用上升。在采訪中,記者發(fā)現一輛281路公交車壞在了站點,無法啟動。司機在車下燃起了一堆火給管路加溫。他告訴記者,由于溫度太低,剎車系統管路里有氣體上了凍,車開不了只能點堆火加溫。閆利夫說,公司入冬后一個月更換了23部啟動機,每部耗費900多元。
沈陽豐城巴士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順發(fā)表示,每年冬運都虧損,今冬形勢更為嚴峻,全行業(yè)虧損已成定局。據粗略測算,入冬以后與往年4月份相比,客流量下降了10%至15%;元旦三天假期,一些線路客流量少了1萬人次。這樣造成單公里成本上升,所有公交企業(yè)都在咬牙堅持。
市交通局:多種暖車措施收效不大
沈陽市公共交通總調度長、交通局公交處處長楊學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造成公交車暖不起來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持續(xù)低溫。在公交行業(yè)工作20多年的楊學玉表示,今冬是沈陽近10年來最難熬的,冷空氣不斷,打破了降溫-回升-降溫的循環(huán)。二是公交運行特點。由于公交車平均500米就要開一次門,剛剛積攢起來的熱氣很快被前后門散去。三是公交車本身問題,熱風很難在如此低溫下有效工作。此外,部分公交車密封差,保溫條件差,熱氣散失快;有的公交車坐椅是老式塑料坐椅,冬天乘坐很不舒服。
為此,沈陽市交通主管部門采取了很多措施。例如,市交通局多次發(fā)布調度令要求保證車廂溫度,各企業(yè)保障司乘人員生活,在車廂內安放防滑毯,改善車輛密封等等,但由于今年特殊的天氣因素,收效并不大。楊學玉表示,今后將考慮在硬件措施上下功夫,例如在坐椅上安裝坐墊,更新供熱保暖好的車輛。
標本兼治:公交優(yōu)先要投入優(yōu)先
從1月19日起,沈陽氣溫將開始明顯回升,最低氣溫逼近零下30攝氏度的天氣漸行漸遠。但市民們希望,公交車太冷的問題要標本兼治,不要好了傷疤忘了疼。
公交車暖不起來既是天氣作祟,也是車輛供暖問題,治本需要加大投入。記者了解到,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沈陽市對公交的財政投入排在末位。目前沈陽共有5000多臺公交車,每年財政補貼有4000多萬元,而只有3000多臺公交車的大連市,財政補貼卻有上億元資金。長期的歷史欠賬,致使沈陽公交行業(yè)的一些問題在這個冬天凸顯出來。
一些公交企業(yè)也反映,沈陽市4000多萬元的補貼已連續(xù)幾年沒有增加,而各種成本都在上升,企業(yè)更新車輛全部靠貸款。為了保障運營,企業(yè)只能壓低各種成本,包括員工工資和待遇,目前不少公交職工工資只有1300元至1400元,職工怨氣較大。
東北財經大學教授肖興志說,公交優(yōu)先,既要體現在交通運行的規(guī)則上,也要制定更為明確具體的財政投入政策,加大對公交行業(yè)的支持力度,才能真正改善群眾乘車環(huán)境,讓公交溫暖起來。
來源:新華網 編輯:鄧京荊 楊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