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市沿海濱西行26公里,到達了馬嶺山下,便是“天涯海角”奇景。這里碧水藍天一色,煙波浩翰,帆影點點,椰林婆娑,奇石林立,有“天涯”、“海角”、“南天一柱”、“海南南天”等巨石雄峙海濱,使整個景區(qū)如詩如畫,美不勝收。
“南天一柱”據(jù)說是清代宣統(tǒng)年間崖州知州范云梯所書。“南天一柱”來歷還有傳說。相傳很久以前,陵水黎族有兩位仙女知道后偷偷下凡,立身于南海中,為當?shù)貪O家指航打漁。王母娘娘惱怒,派雷公電母抓她們回去,二人不肯,化為雙峰石,被劈為兩截,一截掉在黎安附近的海中,一截飛到天涯之旁,成為今天的“南天一柱”。
為什么古人把這里定為天涯海角呢?長期以來,一直是難解的歷史之謎。近年經(jīng)過多方考察,這一歷史之謎已經(jīng)揭開。清代康熙盛世時期,曾進行了第一次全國性版圖《皇輿全覽圖》的測繪活動,位于海南島南端的天涯海角景區(qū)所在地,成為這次測繪中國陸地版圖南極點的標志。負責主持測繪的欽差官員們在此處剖石刻碑鐫書“海判南天”四個大字,以為標志,并須永久保存。由此“海判南天”成為天涯海角游覽區(qū)內(nèi)最早的石刻。
清代雍正年間,崖州(也就是今天的三亞)知府程哲在此鐫刻了“天涯”二字。1938年,瓊崖守備司令王毅在另一塊巨石上題刻“海角”二字,從此以后,這里就成為一處天下聞名的風景點了。
“天涯”和“海角”這兩塊大石頭也是有來歷的。傳說一對熱戀的男女分別來自兩個有世仇的家族,他們的愛情遭到各自族人的反對,于是被迫逃到此地雙雙跳進大海,化成兩塊巨石,永遠相對。后人為紀念他們的堅貞愛情,刻下“天涯”“海角”的字樣,后來男女戀愛常以“天涯海角永相隨”來表明自己的心跡。
天涯海角除了有聞名遐邇、讓人撫今懷古的摩崖石刻群外,現(xiàn)在還包括歷史名人雕塑園、笆籬凝霞景區(qū)、濱海摩崖石刻和“天涯路”等幾大區(qū)域,以原始、自然、古樸為主要特色。歷史名人雕塑園建有十幾尊塑像,緬懷追思對海南經(jīng)濟開發(fā)和文化發(fā)展做出突出貢獻的歷史人物。
笆籬凝霞景區(qū),婀娜搖曳的椰樹在艷陽、晴空和大海的襯托下,展示著海島特有的熱帶風情。海天自然景區(qū),海浪長年累月的沖刷塑造出千姿百態(tài)的磊磊奇石,巍然屹立于海天之間,笑傲驚濤駭浪,見證著滄海桑田的變遷;拾級而上登臺望遠,但見滄海泛波高天流云,一派海闊天空的景象。穿行于林蔭“天涯路”,觀石、賞花、聽溪,各種奇石異木和高山流水、百川歸海等園林景觀營造的生態(tài)氛圍和文化意境又令人流連忘返。
編輯:寧波 董淼